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5)04-0235-01
在当今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学会的工具,所以对中职学生普及计算机教育是一件需要而且要紧的事情。中等职业计算机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如何达成这一目的,是个值得大家长期考虑且意义深远的问题。
1、计算机教学障碍的成因剖析
1.学生整体素质降低
因为近年来普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大家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常见学习计划定位不高,学习习惯不端正,主动性不够;加上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学生系统性的学习计算机入门知识的毅力和兴趣不足。
2.学习模式的变化负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中职学校与普高不同,学生进入中专学校,就意味着从中学的语数外容易见到基础课的学习模式转变成相对生疏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模式,学习技巧发生了非常大转变。同时,学习的时间安排也从“单节”转变成了“双节”,这类原因都一定量的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
3.硬件环境遭到限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不只要上好理论课,而且要准时地进行理论常识的巩固和延伸,也就是上机操作,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讲课模式已不可以适应计算机教学,这就需要学校可以更多的创造学生上机训练的机会,在业余的时间更多的开放机房,才能使投入的设施可以更充分的发挥用途。而这类需要因为校舍、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使得很多中职学校还很难达到。
4.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在计算机入门知识的教学中,学生要面对很多抽象的新名词,都是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也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致使学习这类常识的适应过程就较其他课程看上去漫长了不少。
5.缺少有力的考核机制
学生在毕业前,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技能鉴别,也就是关于上机操作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无论从题量,还是从体型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而学生便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目的。因此,技能鉴别在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形同虚设,并不可以提升学生对实践能力的看重。
2、教学对策的考虑与探索
1.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需要和挑战,计算机已成为一门公共必学课,但国内现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还相对紧缺,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他们极少有空闲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更少有机会同意必要的培训和与外面接触,这类都使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常识和教学技能没办法准时的得到更新和提升,常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进步,一定量的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进步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面临“常识爆炸”的年代,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是很难培养智能充分进步的创造型人才。学校也要当令的组织对教师,特别是年轻人教师的培训,加大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计算机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在多媒体教师进行讲课。学校每年也可组织人力财力鼓励了解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各种奖励和鼓励的方法提升教师积极性,提升学校学术环境和教师的教学储备。
2.合理设置专业
不一样的中职学校,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远的策略性的见地,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进步,按社会行业需要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进步状况设置有关合理好用的专业。
3.培养全方位的学生
培养全方位而又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重视操作技能培养,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②激起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③选择一本好教程,拓宽讲授内容。教程选择应注意实效性和实践性;拓宽讲授内容则需要教师常常上网采集与所教课程有关的资料,吸收最新、实用、有价值的方法传授给学生。④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勉励学生的革新精神。唤起创造意识,激起创造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重视因地制宜,开发创造才能;看重个性进步,培养创造意志。⑤除此之外还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起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信的品质;培养学生专注与坚持的精神等等。
4.合理、科学教学办法的运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拟定科学适当的学法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对别人的借鉴和学习,我觉得以下四种办法很合适计算机常识的教学,非常值得研究和尝试。
4.1项目教学法: 职业教育中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备实质应用价值的商品为目的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特定项目的设计、推行及管理,让学生从亲自历程中获得经验和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打造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办法,它更合适以动手操作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在计算机实践操作课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不只能让学生更易、更透、更活地学会教学内容,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常识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常识能力;同时,也有益于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革新意识。
4.3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即教师依据教程中的要点精心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常识探究过程中学会常识,提升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质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教学法更有益于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和创造性,更有益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构建适应中职生的计算机教学学业评价体系
面对这类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自觉性和自信心都有待提升的特殊状况,盲目套用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成效,怎么样创设新型适当的现代化评价模式,怎么样将传统学业评价更好的运用于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达到最佳化的教学成效,这也是大家所亟待考虑的问题。